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之声 >> 正文
【大众日报】记者手记:一个目录带来的成果转化契机
作者: 日期:2025-08-08 来源: 阅读:

记者手记:一个目录带来的成果转化契机

“我之所以总结这25个代茶饮,是看准了中医药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采访中,高树中开门见山的话让记者眼前一亮。
以往中药成果转化困难重重,“国药准字号”产品研发往往需要5-10年、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但药食同源目录的出台带来了转机。高树中抓住机遇,将经典方剂转化为代茶饮。

在高树中的25款代茶饮中,有些源自经典中医方剂,如“三子养亲汤”——由炒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组成,“许多老人一到冬天又咳嗽又憋得慌,嗓子里面痰声噜噜,舌苔偏厚,用这个效果很好,但这在以前只能通过面诊开方才能获取。”

药食同源目录扩大后,高树中将“三子养亲汤”调整为“三子养亲饮”,此类既是药材又是食材的原料得以制成茶饮,既安全又有效。左右逢源,传统“中医特色口感”更淡、“香味”更浓,中医药普适程度逐渐深化。随着中医生活化对“衣食住行”的渗入,更多人从中受惠。

近年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全省中医生活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为中医药创新铺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实现中医生活化,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中医药创新成果与市场的对接逐渐深入,高校成为产学研关键纽带。比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借助科技合作和横向联合平台建设,加强组织申报与流程管理,成为中医药市场供需适配的催化剂。

提到对“25个方子一次性转让”是否舍得的问题,高树中坦然一笑:“都是好东西,就是要让更多人受益啊。”对于他们这样的中医人而言,“留”住中医药文化,是情怀,也是坚守。

采访中,高树中多次坦言创新不易:“山东相对南方城市较为保守,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符号,在创新中传承,必须解放思想。”尽管市场选择具有随机性,可能使投入成为沉没成本,但他坚持要走通“理论-科研-产品”的转化之路。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我要拉着更多的人来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高树中斩钉截铁地说。记者了解到,在省、市卫生健康委的推动下,两年间他已在农村收徒200人,给予免费授课,与200名学徒教学相长,共同服务基层百姓。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50807/Articel11003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