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关注热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连日来,我校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广播、微博、微信、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关注热议《纲要》。大家一致认为,《纲要》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纲要》传递出的信息备受鼓舞、充满信心。
学生工作处处长念金波认为,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纲要》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当前的中医教育现状处于瓶颈阶段,一方面是古老的中医文化与现代西医的融汇碰撞,另一方面是传统师徒相授和集体课堂的孰长孰短。如何培养出更适合当代中医药发展的中医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根据《纲要》要求,立足我校现状,结合本专科学生特点,我们在传统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理念,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第二课堂和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着力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求。
招生就业处处长石作荣认为,《纲要》详实规划了未来15年中医药发展,是国务院继2009年4月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后,又一次就中医药工作进行的全面部署。从文件来看,国家将中医药事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未来15年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期,学校应结合山东实际,着眼于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着力在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内涵建设,吸引优质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积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
中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彭欣认为,近期中医药发展可谓喜事连连:中医药立法取得新进展、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国务院又印发了《纲要》。《纲要》从中华民族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第一次国家层面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是中医药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里程碑。我们作为中医工作者,对这前所未有的中医药发展机遇感到无比振奋,尤其是其中关于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如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全科医生人才、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建立中医学专业认证制度等内容,对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药学院院长田景振认为,《纲要》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战略规划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个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卫生计生工作方针,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为我们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对全面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针灸推拿学院杨佃会教授认为,《纲要》全面客观、准确提出了今后15年中医药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中医药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有效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做为一名中医针灸临床工作者,深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首先坚持中医思维模式,遵循中医治疗规律。中医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于西医,必须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发展中医,绝不能中医西化,更不能用西医标准来框架中医。第二坚持中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中医来自医疗实践,是一门丰富的经验医学。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治未病思想更具特色。我们应该立足实际,服务群众,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尤其在养老保健方面发挥优势,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理想提供支撑。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纲要》的指导下,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一临床医学院考希良副教授认为,《纲要》非常振奋人心: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纲要》为中医药的事业提供了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意味着中医药的工作平台提升了一个高度。从个人角度来看,从事中医药工作会更有尊严,能让成千上万的中医药工作者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医药事业发展得越好,就越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增强我们中华民族的体魄。
校报学生记者团团长时洪运说,开学第一天从学校文化长廊宣传栏看到了《纲要》宣传单页,仔细阅读后,感到倍受鼓舞。“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健全中医药法律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条条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护措施让我们中医学子看到了中医药美好的前景,同时也意识到我们身上担负了一份巨大的责任。我们的力量虽小,但一定会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大学生读者联谊会会长张雅楠认为,从《纲要》可以看出中医药振兴重点仍在后继人才的培养。从古至今,中医传承模式主要有三种:王官之学、师徒授受和院校教育。而现在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已成为中医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我们作为中医药战线上的新兵,若能把院校教育、跟师学习和自我研习三者结合好,方有可能成大器。
中医学院2014级学生吴晓月说,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一名学生,在《纲要》的重点任务中发现了“促进中西医结合”等内容,感受到了国家对于振兴中医药的决心以及对于中西医结合的重视。如果在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开拓创新,注意吸收西医的优秀部分,中医药一定能再次迸发蓬勃的生机。
药学院2014级学生邹宗吉认为,《纲要》为中药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可以有效改善中药材资源的匮乏、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以及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等问题和不足。
针灸推拿学院2015级学生李金熹认为,在移动互联的风口下,医疗产业与其有机结合,必将创造新的机会,在《纲要》中,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赫然在目。倘若构建起集医学影像、检验报告、开药处方、健康档案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就可实现各医疗保健机构的医疗数据共享,必将提高大众的就医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可为中医养生保健、养老服务提供科学的医疗数据,并使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实践于广大社会医疗资源,缓解亚健康状况,有效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人文社科学院2015级学生刘洋说,《纲要》在保障措施的第一条就提出“健全中医药法律体系”,中医药法如果得以颁布实施,必将促进中医药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