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墨香传薪火
——一封院士来信里的杏林情缘

4月19日,山东中医药大学收到了一封浸润岁月温度的信笺,它是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写给作家、曾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委老干部局局长厉彦林的一封手写书信。来信对厉彦林撰写的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学科创始人周凤梧先生的报告文学作品充分赞许,并高度肯定了周凤梧先生对方剂学的贡献。字里行间,体现了王琦院士对故人周凤梧先生的深切追忆,凝聚着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殷殷期许。
来信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正在进行的老一辈学者学术思想等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该项工作于2024年10月启动,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撰写刘惠民、周凤梧、李克绍、徐国仟、张珍玉、周次清、张志远、张灿玾、刘献琳、尚德俊等十位老先生的报告文学。学校携手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组织多次采写活动,11位作家奔赴省内外多地,一线采访十位老先生的家人、朋友、学术传承人,也留下了很多感人故事。
厉彦林负责撰写周凤梧先生的报告文学。在采访周凤梧先生学术传承人的过程中,厉彦林了解到周凤梧先生与王琦院士曾有过一段莫逆之交,便萌生了采访王琦院士的心愿。王琦院士在得知此事后,欣然应允,于4月13日赴山东中医药大学参加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大会之际,在工作之余,晚上8点多接受了厉彦林的采访。王琦院士在读了厉彦林的初稿后,对其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厉彦林的作品“是倡导名老中医人文精神的力作、将对中医文化传承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78 年第 4 期)
展卷如晤故人面。针对厉彦林提出的“如何评价周凤梧先生对中医药事业的贡献”这一问题,王琦院士手写书信予以回复,认为:“周凤梧先生是中医方剂大家,著有《实用方剂学》《中药方剂学》等。《实用方剂学》被学界评论为集学术性、实用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权威性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医方剂学中的地位。凤梧先生方剂学思想主张‘理明’‘方对’‘药当’,并强调临床用药少而精,提倡用‘小方’,并与我共同署名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78年第4期发表《谈组方法度及加强小方研究应用意义》一文,引起强烈反响。”


一纸墨香见传承,杏林薪火续华章。作为传承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这份书信见证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守护学术文脉的坚实步履。山东中医药大学将持续推动老一辈学者学术思想等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深入挖掘老一辈学者在为人、为师、为医、为学中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以文化传承为笔,以学术创新为墨,为建设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铸就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