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4月份重点工作推进会

4月16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328会议室召开4月份重点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校党委书记张立祥、校长李可建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丽丽,党委委员、副校长王琳、崔亚洲,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常现兵,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陈众,党委委员、统战部(台港澳事务办公室)部长(主任)朱姝出席会议。
张立祥表示,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分管工作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谈成绩、找问题、说对策,思考深入、研究充分,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近期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工作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学校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五五”规划教材中主编数量位居全国第三,部分科研团队发表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成功获批国家重大专项,成果丰硕。各学院、研究院积极作为,在自主培育人才的同时,加大领军人才和关键人才的引进力度,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张立祥针对目前学校发展面临的多重因素影响和诸多挑战提出两点要求: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持续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今年开门红,第一季度开局良好。省府工作报告点名支持学校特色发展,即将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学校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在全国院校主榜排名中大幅提升,由去年的第242名提升至第170名,提升72名次,提升幅度达29.75%,创造了学校在该排名历史最佳成绩。学校挺进地方高校百强榜并位列第97位,在上榜的25所中医药大学中排名第9位,在上榜的山东高校中排名第10位,充分证明了学校的发展潜力和全体师生的努力成果。学校应以此为契机,在突出学校行业特色、中医药特色,做大做强中医药优势学科的前提下,持续抓亮点、搞突破,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色发展规划和方案,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打造更多单项冠军,实现弯道超车,冲击国家双一流目标。二要端正态度,提高站位,全力做好配合省委巡视等工作。当前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特殊时期,全体党员干部应端正态度,提高站位,全力配合相关工作,针对涉及干部作风、素质、能力的10类问题,认真对照检查:一是缺乏担当意识,逃避问题,推诿扯皮。二是缺乏保密意识,蓄意泄密,散播谣言。三是缺乏大局意识,搞窝里斗,互相拆台。四是缺乏创新意识,惯性思维,因循守旧。五是缺乏规矩意识,不讲程序,不守制度。六是缺乏纪律意识,从不请假,目无组织。七是缺乏责任意识。把关不严,层层失守。八是存在消极意识,不接电话,联系不畅。九是存在“好人”意识,不敢斗争,漠视问题。十是缺乏节约意识,铺张浪费,以权谋私。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开展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配合好省委巡视和案件查办。
李可建表示,校院一体化建设是学校的重大改革措施,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校院一体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医教研协同发展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行动上,以学部制改革为重要抓手,积极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在校院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三所直属附属医院推进校院一体化速度和发展水平上进度不平衡问题。李可建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六点意见,一要以临床和产业需求为导向,结合三所直属附院的临床优势病种,系统梳理前期研究基础,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和任务。二要加强科研团队的组织化程度。学校、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应围绕重点研究方向和任务,打破临床科研与基础科研之间的壁垒,形成稳定的“临床-基础-产业开发”一体化的研究团队,联合攻关,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科研实力。三要加强科研平台共享开放程度。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开放共享等管理文件的修订工作,促进科研资源的高效利用。四要加强项目经费的统筹程度。相关部门单位要合理统筹资源,确保资源向重点方向、关键领域倾斜,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五要加强成果的产业化程度。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理念贯穿于科研项目培育、启动、实施的全过程。六要加强科创团队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尤其是中药新药、医疗器械审评的专业化程度。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组建高水平的研发团队,突破在新药和器械设计、研发、审批、市场推广等环节存在的瓶颈,提升学校在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能力。
会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实际,就4月份重点工作安排进行解读并介绍工作思路。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负责人汇报了督办件督办情况。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