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

9月20日至2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和我校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在济南举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名誉主委高学敏,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名誉主委钟赣生,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主委张建军,我校党委副书记金锋,广西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邓家刚,岐黄学者、我校原副校长王振国及全国名中医、知名专家出席会议。
金锋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及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希望大家围绕分会建设,进一步在协商、协调、协作、协办、协助上下功夫,共同探索加快临床中药学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的新路径、新技能、新境界,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护佑人民群众健康等方面实现更大作为,共同推动中医药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发展。
高学敏详细阐述了临床中药学的深刻内涵,指出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与会代表抓住机遇,加强与全国同仁的深入交流,努力提升临床中药学创新能力,促进临床中药学的蓬勃发展。
张建军指出,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紧密连接着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推动临床中药学的创新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临床中药学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校原副校长王振国,广西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邓家刚,山东大学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孙蓉,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名誉主委钟赣生,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主委张建军,湖北中医药大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周祯祥,浙江中医药大学陈素红,兰州大学胡芳弟等专家应邀作精彩的学术讲座和大会发言。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医院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中药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教学改革等方面交流互鉴。部分分会党小组成员共同参观了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大会还举行了新成果发布,常务委员、委员、青年委员的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