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赴大峰山实践育人基地开展“红岐育人•行走的思政课”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5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学校团委组织中医学(八年医)仓公班、儿科班及中医骨伤科学(华佗班)2024级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研究生赴济南市长清区大峰山实践育人基地,开展“红岐育人•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此次现场教学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打造“沉浸式课堂”,旨在帮助同学们领会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在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师生们依次参观“泉城播火光照长清”“国难当头浴血抗战”“同仇敌忾共筑长城”“坚如磐石”四大主题展区。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封封泛黄的战地家书,生动再现了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泰西小延安”的峥嵘岁月。在中共长清县委旧址,学生们通过场景复原、实物陈列,深入了解长清党组织在抗日战争中建党、建政、建军的创新实践。学生代表结合课程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章节,从组织动员、经济保障、文化宣传等角度解读县委的历史贡献,实现“教材语言”向“历史现场”的转化。随后,全体团员学生初心广场面向团旗庄严宣誓,指导老师从革命初心到时代使命,强调“医者仁心”与“革命初心”的内在契合,勉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此次活动是学校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也是善用“社会大课堂”培根铸魂的有益尝试。办好“行走的思政课”,在活动中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思政课更加可感可知、生动鲜活。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红岐育人”大思政课品牌建设,用好学校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针对性和亲和力,努力培养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