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申报2015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 日期:2014-08-22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报社 阅读:

关于申报2015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

2015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申报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国中医药办科技发〔201430号)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函〔201426号)精神,现将项目申报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一是重点结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当前重点任务,结合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继续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二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支持围绕中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和共性技术提升;三是着眼于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中医药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合理布局,重点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特色优势原则。坚持中医理论指导,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以保护、继承和创新为主线,系统梳理,找准问题,统筹规划,提高项目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协同创新原则。明确研究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组织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实现知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三)科学诚信原则。项目申报材料应保证其真实性和创新性;不得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立项支持的相同或者近似的研究内容重复申报;对违反科研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入不良诚信档案,视情节轻重,阶段性或永久取消申请科研项目资格。

三、项目建议方向

(一)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临床疗效研究(一)

(二)中药饮片质量保障系统研究(一)

(三)中医药保健技术与产品研究(一)

(四)确有疗效的中药炮制与配伍减毒技术研究

(五)中医药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和经费概算见附件1

四、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申报人

1.申报人应为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不超过60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在该领域较强的学术创新能力、相应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

2.申报人只能主持1项中医药行业专项在研项目,20141231结题验收的项目负责人可申报。

(二)申报单位

1.承担过相关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中医药企业。

2.优先支持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及研究中心、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单位、国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申报。

3.鼓励支持民族医药相关单位申报。

4.鼓励产学研用单位联合申报。

(三)申报限额

1.“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临床疗效研究(一)”项目每个病种作为一项申报,每省(自治区、直辖市)限报2项,中国中医科学院限报4项,北京中医药大学限报2项。

2.其它项目每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数不超过6项。

3.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五、组织程序

(一)研究方向1-4采取公开申报、定向择优方式。组织相关单位围绕研究方向进行自主申报,并通过形式审查、答辩与专家论证等程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

(二)研究方向5采取定向委托方式。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组织实施,并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论证优化。

六、申报材料报送要求

(一)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格式见附件2)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二)申报书用A4纸打印,连同附件材料于左侧平装成册,由项目申报人签字、加盖项目申报单位公章后报送所在地区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盖章。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须统一致函报送。

(三)申报书要求纸质版一式6份(含2份原件),相应电子版(光盘形式,WORD格式,与纸质材料确保一致)1份。

(四)请于2014825日下午16:00以前将申报书材料报送至省中医东院学校(老校)保健科办公楼一楼平房。

七、联系人:

成老师,手机号:13706417187

 

 

附件:

1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申报项目研究内容及经费概算

2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书(格式)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二O一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附件1

 

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申报项目

研究内容及经费概算

 

一、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临床疗效研究(一)(项目编号:2015468001

围绕我局深化改革工作任务和推进医改的重点任务,2015年重点研究15种中医有诊疗优势和特色的重大慢性疾病,建立研究队列和数据中心,进行长时程的随访观察,动态采集相关的生物信息样本,形成提高临床疗效的协定处方或院内制剂。

研究内容

针对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炎、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班狼疮、萎缩性胃炎、骨退行性病变、抑郁症、不孕不育症、小儿自闭症、儿童肾病、神经性皮炎或湿疹等15种疾病,开展以下三方面研究:

(一)开展以中医医疗机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主体,临床科研相结合为主导,融合患者动态信息跟踪与主动医疗服务模式的研究,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研究(队列研究)、长期随访观察和远期疗效评价的机制和模式。

(二)构建生物标本收集规范流程与临床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符合中医特点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慢病防治生物信息资源库。

(三)形成若干疗效确切、优势突出的中医协定处方或院内制剂。

经费概算

每个病种不超过550万元。

二、中药饮片质量保障系统研究(一)

为保障中药饮片质量,解决中药材来源不稳定、多基源品种混乱等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开展中药饮片质量保障系统研究。

(一)20种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方法及种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2-1

研究内容

针对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种植等环节存在的影响药材质量的关键问题,对丹皮、栀子、益母草、鸡血藤、白及、鸡骨草、广金钱草、草珊瑚、钩藤、草决明、山豆根、两面针、灯盏花、金线莲、甘草、板蓝根、白术、远志、红景天、元胡20种道地中药材,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的基础上,筛选优良品种,开展传统种植技术、生态种植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及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中药材选地、下种、育苗、采收等环节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为规范中药材种植提供依据,实现药材质量的均一、稳定、优质。

经费概算

3000万元。

(二)名贵珍稀动物药及混伪品鉴定技术及规范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2-2

研究内容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价格昂贵的麝香、龟甲胶、穿山甲、蛤蚧、水蛭、海龙、海马、全蝎、蟾酥、蛤蟆油10种动物药品种研究适合的DNA提取方法,建立完善的动物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体系,构建名贵动物中药材线粒体COI序列为主体的DNA条形码数据库,制定名贵珍稀动物药及混伪品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规范,为规范名贵珍稀动物源中药材市场,鉴别混伪品提供科学方法。

经费概算

800万元

(三)30种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关键技术规范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2-3

研究内容

为规范中药产地加工、炮制生产工艺,解决因交叉重复,加工操作繁琐所导致中药饮片有效成分流失等问题,以连翘、苦参、茯苓、黄柏、片姜黄、乌药、土茯苓、莪术、延胡索、地榆、商陆、黄精、玉竹、天冬、知母、地黄、山药、肉桂、秦皮、山楂、佛手、枳壳、宣木瓜、苦杏仁、大黄、佩兰、香薷、藿香、何首乌、益母草30个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适宜产地加工类别,通过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将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相关工序进行有机整合,明确各环节技术参数及应用范围,研究形成具有优化生产环节、便于贮藏运输、降低成本等优势的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的关键技术、规范和加工设备。

经费概算

1500万元

(四)10种大宗中药材野生与人工繁育品的品质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2-4

研究内容

针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以冬虫夏草、蒙古黄芪、肉苁蓉、七叶一枝花、滇重楼、苦参、金银花、吴茱萸、夏枯草、桑白皮10种大宗常用中药材为研究对象,按照传统分级标准和现代质量评价体系对野生品和人工繁育或种植品通过药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中药化学、质量分析、药效学、毒理学、化学计量学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系统开展药用等质性和差异性研究,建立种植和繁育品的系统质量评价方法和技术,构建药材种植品质量评价标准,为保障中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经费概算

800万元。

三、中医药保健技术与产品研究(一)

开展中医药健康状态干预技术规范应用和科学评价,研发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设备与技术体系。

(一)中医药健康状态干预技术规范应用和科学评价(项目编号:2015468003-1

研究内容

针对疲劳、睡眠、肥胖、痤疮、女性生理周期、不同季节个体调理等人群的健康促进,研究中医药健康状态干预方法与技术,建立干预方法与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制具有中医药特色产品。

经费概算

600万元,每种状态100万元。

(二)中医健康辨识与干预设备研制(项目编号:2015468003-2

1中医脉诊与经络检测设备研发(项目编号:2015468003-2-12015468003-2-2

研究内容

1基于中医理论,运用信息学、生物物理学、数据分析学等技术,研制人体脉象信息采集、信号识别和模拟设备,通过信息提取和分析,建立中医脉象健康辨识信息平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脉诊仪,完成相应临床验证评价。

2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经络信息采集分析,为脏腑经络辨证、临床干预提供依据,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产品基础上深度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经络检测仪,完成相应临床验证评价。

经费概算

600万元。脉诊、经络设备各300万元。

2中医健康服务管理系统、健康体检系统以及疾病风险预警和评估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15468003-2-32015468003-2-42015468003-2-5

研究内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发中医健康服务管理系统并示范应用,基于“健康识别、预警、干预、追踪随访”一体化管理模型,开展移动式医疗和掌上健康服务,探索个体化医疗和个性化诊疗服务新模式和新机制;研发中医健康体检系统并示范应用,基于证素辨证模型,研究不同健康状态的表征参数体系和共性技术,建立大样本人群健康状态检测和追踪平台;研发中医疾病预警和风险评估系统并示范应用,基于体质辨识模型,对不同健康状态中医证候、体质、心理、社会适应、疾病的危险因素等信息进行筛选、监测和追踪,探索状态变化规律与(重大)疾病发生的关系。

经费概算

700万元。每个研究方向支持200-250万元。

四、确有疗效的中药炮制与配伍减毒技术研究

为确保临床安全用药,选择部分《中国药典》记载的有毒中药和临床应用中出现安全性风险的常用中药,从中药材加工炮制、配伍减毒、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安全性相关研究。

(一)中药发酵技术及规范化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4-1

研究内容

对半夏曲、胆南星、六神曲、淡豆豉、百药煎、炮天雄、红曲7种常用发酵类中药品种的发酵技术进行研究。在对古代文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基础上,归纳出发酵技术的传承脉络和宝贵经验,将传统发酵方法与现代发酵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基质灭菌和纯种发酵工艺相结合,创新发酵工艺,同时结合中药发酵的特点,升级改造相关设备,实现对炮制过程的控制,达到降低中药饮片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等目的。

经费概算

800万元。

(二)20种临床常用中药配伍减毒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4-2

研究内容

选取应用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的草乌、朱砂、苍耳子、山豆根、淫羊藿、补骨脂、杜仲、决明子、虎杖、槟榔10种药材及10种相关成方制剂,开展安全性研究。针对《中国药典》中所列的有毒中药,在临床常用配伍成方制剂应用的基础上,阐明毒性效应变化及合理使用的剂量,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与规范;针对传统不认为有毒,临床应用中报道有潜在安全风险的常用中药开展系统研究,阐明其不良反应/毒性的客观真实性,明确产生不良反应/毒性的物质基础,发生不良反应/毒性的剂量范围,探索不良反应/毒性的靶器官,对比、分析 “毒性成分”、单味药与复方三者的毒性,确认配伍减毒作用,明确适用范围。

经费概算

2000万元。

(三)基于临床易感人群的中药肝毒性防控示范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4-3

研究内容

从临床出发,以临床病例、生物标本和余留药物为基础,结合动物和体外实验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以及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系统毒理学等方法手段,寻找中药肝毒性的外源性成分和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建立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指标,筛查何首乌中药肝毒性的易感人群基因多态性等生物学特征,揭示其毒理学机制,克服目前临床上主要基于肝炎常规检测和患者自诉而诊断的局限性。在上述基础上,创建具有中医药特点和临床证据链的药物肝毒性诊断模式和防控方法体系,为何首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经费概算

300万元。

(四)10种含矿物药的外用制剂安全性与可控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4-4

研究内容

选择龙珠软膏、白脉软膏、生肌玉红膏、麝香痔疮栓、治糜灵栓、冰黄肤乐软膏、复方马红散、朱红膏纱条、复方青黛散、二黄散10种临床用量较大的外用制剂及其所含矿物药硇砂、硼砂、自然铜、芒硝、炉甘石、枯矾、轻粉、朱砂、红粉、白石脂、滑石粉,开展安全性与可控性研究。厘清矿物药中主成分和有害杂质的赋存状况,探讨其相关毒性成分、毒性靶点及生物标志物,重点研究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物构成、价态等药效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的物质基础,对不同结构形态重金属在体内的溶解、吸收、代谢进行深入探索,分析其有关毒、效数据并提出相关控制技术、方法或标准;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矿物药使用规范,构建矿物药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经费概算

500万元。

五、中医药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6

围绕重大传染病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中药抗HIV病毒治疗优化方案的适应性、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临床评价研究,同时开展中医治疗艾滋病科研协作网络和技术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

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确切的中药,开展抗艾滋病病毒研究,明确中药抗HIV病毒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明确疗效最佳证候,形成最优治疗方案。建立临床科研协作网络,收集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为数据查询和数据深度利用奠定基础。

经费概算

1800万元。

 

 


附件2

 

 

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项目申报书

(格式)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申报单位:

申 报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二〇一四年八月

 


项目信息摘要

 

项目名称

 

项目主管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申报单位

名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性质

()1、大专院校2、科研院所3、企业4、其它

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主要参加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申报人

姓 名

 

性别( )1、男  2、女

出生年

19  

学 历

( )1、研究生  2、大学  3、大专  4、中专  5、其它

职 称

( )1、高级  2、中级  3、初级  4、其他

联系电话

 

E-mail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

 

 

 

 

 

 

 

 

 

 

预期成果形式

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    □新材料    □新装备

□论文论著  □研究(咨询)报告 □其它

实施年限

 

经费投入

总经费

    万元

国家拨款

 万元

一、项目目标

二、项目前期基础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项目研究任务和技术路线

四、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包括协作、参与单位及其任务分工,研究质量控制等相关组织管理措施等)

五、具体考核指标

六、项目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

(包括成果形式、转化方式和应用效益分析)

七、项目年度执行计划

(包括年度目标、阶段性成果,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3年,)

八、经费概算

 

1(按照研究任务分类)    单位:万元

研究任务

申请经费

备注(简要说明测算依据)

 

 

 

 

 

 

 

 

 

 

 

 

 

 

 

 

 

 

 

 

2(按照预算科目分类)    单位:万元

科目

申请经费

备注(简要说明测算依据)

1.设备费

 

 

2.材料费

 

 

3.测试化验加工费

 

 

4.燃料动力费

 

 

5.差旅费

 

 

6.会议费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9.劳务费

 

 

10.专家咨询费

 

 

11其他

 

 

合计

 

 

九、项目申报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公章)

十、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意见(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