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期研究生《学科交叉与人工智能》系列课程举办

9月23日晚,由研究生处主办、药学院承办的《学科交叉与人工智能》系列课程第一期在长清校区时珍楼第一报告厅举办。国家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山东大学姜新义教授应邀为2025级研究生带来精彩授课。
姜新义教授以“核酸可控递送关键技术与交叉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核酸药物作为第三大类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与应用前景。他指出核酸药物在肝病、遗传病和肿瘤治疗中前景广阔,疗效突出,同时其稳定性差、靶向难等递送瓶颈也尚待解决;随后介绍递送载体方面的突破性研究:一是创建核碱基可电离脂质库,突破LNP专利壁垒;二是开发基于内源性分子骨架的可电离脂质,有效降低毒副作用;三是结合已上市siRNA药物案例,分析了肝靶向递送机制。最后特别分享了其团队在“原位生成CD133 CAR-M抑制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鼓励同学们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学有所成。
在互动环节,与会同学围绕“载体毒性控制策略”“体内编辑技术的临床转化路径”等问题踊跃提问,姜教授一一作答,现场研究生表示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来自中医学院、药学院、中医药创新研究院、药物研究院等各学院师生约300人线下上课,1600余名研究生将通过授课平台线上观看授课录播视频。
《学科交叉与人工智能》课程是落实学校“一三五七五”发展思路,实施研究生提质创新工程的举措之一,旨在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搭建学科交叉和人工智能交流平台,是学校首次设置此类研究生课程,课程邀请中西医、哲学人文、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领域领军专家,以讲座形式专题授课,助力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探索医工医文结合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