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两位研究生导师应北京大学之邀参加亚洲临床催眠大会并作主题报告

8月15日至18日,第二届亚洲临床催眠大会暨第三届中国临床催眠大会在北京举行,我校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周霞、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志梅获邀参加本次大会、分享学术成果并作主题演讲。本次会议由亚洲催眠学会、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主办,分1个主会场,20余个分会场,吸引了来自27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心理及医疗机构近8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临床催眠心理与实践、催眠与各流派、催眠与中医等主题。
周霞、刘志梅团队的学术成果《五音具象催眠技术操作规范》被纳入中国艾利克森临床催眠研究院研究成果展示,同时被邀请作“五音具象催眠技术的中医调神理论探源及心理作用机制”主题报告,展示非遗芳香、五行音乐,为与会者带来一场音、视、嗅觉盛宴,获得热烈反响。
中医“调神为先”的理论及非药物疗法中,包含了丰富的“催眠信息”。此次进行主题交流的“五音具象催眠技术”,即基于中医“以喜为补,形通神和”的调神理论,将中医五行音乐疗法与芳香治疗、手指点穴有机融合,集催眠语言、辨证选香、辨证用乐及穴位点触手法于一体,形成的本土化心理情志调治技术,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已被威海市心理学会纳入“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技术培训体系。
我校自2019年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设置中医心理调适技术专题,将五音具象催眠技术、移空技术、志意辩证、情志顺势疗法等中医心理调适方法引入教学及实践,为研究生提供了身心调节的有效方法,2021年由刘志梅主持的《基于“入静”传统文化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研究》获批山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实验结果证明中医心理调适技术便于操作、效果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此次“五音具象催眠技术”作为中西融合创新技术登上亚洲临床催眠论坛,标志着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不仅在国内获得认可,而且走向了国际舞台,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