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奋力谱写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全面启航的历史交汇点,山东中医药大学正迎来《山东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深入实施的重要机遇期。学校以更高站位谋划发展,以更强担当推动转型,全力将重大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实效。坚持“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新一轮发展规划将聚焦“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核心任务,突出办学特色,强化中医药育人优势;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凝聚发展共识,汇聚改革合力,全方位开启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新征程。
把握大势把舵高教新格局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正发生深刻变革,整体实力已迈入世界先进序列。与此同时,社会需求矛盾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化,专业同质化、专业产业脱节以及拔尖人才稀缺等三大挑战凸显,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刻不容缓。
人工智能技术更掀起了教育场域、教学形态及评价体系的全线重塑,重新定义着大学的功能与价值。面对深刻变局,学校要深刻认识到其在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知识体系中的不可或缺作用,以及在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中的重大责任。为此,需要确立四大重点发力方向:
一是坚守本体,做精做强中医学科。全力冲刺学科评估A类学科,争取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点。
二是推动融合,构建中医创新体系。积极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系统中医学等前沿交叉学科。
三是服务健康,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是融入智能,革新教育教学形态。打造网络智能核心教育教学平台,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新时代。
守正传承砥砺奋进铸新高
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擘画了“一三五七五”发展方略,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一方面是政策支持升级。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学校特色发展。2025年9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支持山东中医药大学建设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的若干措施》,这是建校以来首次获得省政府全面、系统、高规格支持,标志着学校建设驶入快车道。
另一方面是综合实力突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跃居全国第170位,跻身地方高校百强、山东高校十强、全国中医药院校十强,创历史最佳成绩,并且在五大重要领域连获新进展、屡创新佳绩。
首先是教育教学提质增效。2025年上半年,学校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高标准通过认证,新增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十五五”规划教材主编、人卫社第三轮研究生中医教材主编立项数位于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四年蝉联省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医赛道特等奖,斩获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首创“书院+学院”双院制,扁鹊书院实体化运行,入选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实施高校;创建“云享山中医”数智化教学平台,推出“扁小鹊”数字人。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改革。
二是学科筑峰捷报频传。学校获批省属院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个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前1%学科总数增至3个。
三是聚才引智成效显著。学校全职和柔性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实现国家级人才零突破;新引进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已在学校及附属医院开展工作。
四是文化创新引领风尚。学校获批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率先提出“中医生活化”概念,建设中华传统美德与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主创的《少年中医说》总曝光高达28.9亿,获国家广电总局力荐,受人民政协网、环球网、中国网等25家权威媒体聚焦!
五是科研成果再攀高峰。孙振高团队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连方团队研发的1.1类中药新药实现千万级成果转化;5项成果获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柳叶刀》等国际顶刊,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实现双突破。
此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校院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学部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岗位绩效与薪酬分配改革“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学校内部治理体系逐步规范。
明确任务聚力再攀高质量
为破解关键难题,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学校部署了三大核心任务:
一是固本——“一个中心”不动摇。以“红岐育人”指导持续擦亮大思政课品牌,培养造就一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书院制改革为牵引启动新一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恢复重启中医少年班,探索中医九年制中西医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综合实验区、改革先行区;以中医药为优势优化专业体系布局,大力推进专业认证,建立学科专业分级“红黄牌”预警机制,完成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打造一批“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以数智赋能创建教育教学新生态,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数智化“中医药+”教育教学体系,全力推动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二是谋势——“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落细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学校建设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的若干措施,加快编制《山东中医药大学贯彻落实山东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综合育人体系,重点推进“六大育人工程”:
实施“良师育人”——引育并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夯实质量根基;实施“课程育人”——建设一流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课堂育人实效;实施“实践育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科创育人”——搭建开放式科创平台,以研促学、以赛促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实施“文化育人”——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培养能够讲好中医药故事的时代新人;实施“环境育人”——升级智慧校园与文明校园“双校”建设,营造浓郁校风、教风、学风,实现润物无声。
通过六大工程协同发力,将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三是强基——“一套组合拳”同发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核心,同步打出“教育评价”与“教师荣誉”两个拳头,直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关键点。
打出教育评价拳头,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构建“学校统筹、学院主责、学生参评”的两级三维度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教学评优、职称评审直接挂钩,形成管理闭环。
打出教师荣誉拳头,健全教师荣誉体系。设立教学新秀、教学菁英、教学鸿师三级阶梯式教师教学荣誉层次,配套奖励、研修、资源倾斜等支持政策。荣誉获得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学生满意度硬挂钩。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山东中医药大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昂扬斗志、务实作风和有力举措,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不懈奋斗。
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86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