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之声 >> 正文
【大众网】山东中医药大学举行老一辈学者报告文学定稿会暨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播研讨会
作者: 日期:2025-10-25 来源: 阅读:

【大众网】山东中医药大学举行老一辈学者报告文学定稿会暨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播研讨会

泉城济南,扁鹊故里,秋意醇厚。10月22日,老一辈学者报告文学定稿会暨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播研讨会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举行。会议回顾了山东中医药大学老一辈学者报告文学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对山东中医药大学精神血脉的深情回溯,更是一场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拔河”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拔河’。”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老一辈学者报告文学定稿会上,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逄春阶深情回忆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十老”报告文学的创作过程。

今年1月份,山东中医药大学启动了老一辈学者报告文学撰写工作,为刘惠民、李克绍、周凤梧、徐国仟、张珍玉、张志远、周次清、张灿玾、刘献琳、尚德俊十位奠定山中医学术基业、堪称“大先生”的老一辈学者,树碑立传,使其风骨长存,精神永续。

作家吴长远介绍了郭瑞华教授回忆老师徐国仟老先生的情景,说到深情处,眼眶湿润;作家杨润勤撰写刘献琳老先生,他和学生在食堂吃煎饼卷大葱,吃着饭老先生又讲起了课,从煎饼中抽出大葱当起了教鞭,葱鼻子甩到了学生脸上,一代大师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作家方远写到李克绍临终的那一幕:“……监护仪上的生命曲线拉成了一条直杠。一代伤寒大家李克绍就这么告别了人世,电闪雷鸣是他生命的绝唱。”

当十位老先生再度以鲜活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现场听众无不动容,仿佛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师生情谊与精神传承。

这是推动中医药文化“两创”的生动实践

报告文学不止于记录,更致力于挖掘“十老”精神世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深层联系。“十老”报告文学的创作,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正在进行的老一辈学者学术思想等保护传承发展工作。

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立祥表示,老一辈学者报告文学创作,是学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部署的生动实践,更是学校推动中医药文化“两创”的优秀典范。

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近日,学校与相关单位共同主办的系统中医学恳谈会在北京召开,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山东中医药大学祝世讷教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系统科学应用于中医学研究而形成的系统中医学原创性理论,是“两个结合”的系统呈现,是文化“两创”的优秀案例。

这是开启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以此次报告文学定稿为契机,山东中医药大学正在谋划新一轮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张立祥表示,学校将在报告文学采写的基础上,启动老一辈学者专题片拍摄工作,深入发掘老一辈山中医人为人、为师、为医、为学的感人事迹,系统梳理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

十位老先生的雕像仍静静伫立在校园里,他们的目光一如往昔般睿智而温润,注视着往来穿梭的一代代山中医人。春去秋来,学生们清扫雕像积雪的轻柔,路过时自发鞠躬的敬意,无不昭示着那份跨越时空的师道传承从未间断。

山东中医药大学正在进行的老一辈学者学术思想等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定格了他们“无我”的大医之道,让这些“大先生”的身影从历史中走来,愈加清晰而伟岸。他们将继续鞭策后人,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开启新的篇章。

https://sd.dzwww.com/sdnews/202510/t20251024_16637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