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之声 >> 正文
【中国中医药报】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
作者: 日期:2024-12-02 来源: 阅读:

山东中医药大学立足资源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的赤诚底色与中医药的岐黄特色相融合,形成了“红黄育心以文化人”的“大思政”育人模式——

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资源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的赤诚底色与中医药的岐黄特色相融合,明晰“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的逻辑思路,坚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形成了“红黄育心以文化人”的“大思政”育人模式。

立足思政工作现实,回答“为什么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高度相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

实践证明,中医药高等院校因地制宜构建中医药文化背景下的“大思政”教育模式,可有效回应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是解决中医药文化精华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难,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割裂的问题;二是解决医学生医德教育力度不足,思政教育供给侧与人才培养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三是解决各类思政教育资源协同作用发挥不到位,思政教育内容入耳不入脑,知行合一难的问题。

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思考“融什么”

特色即优势。中医药高等院校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育人资源,为构建特色“大思政”育人模式蓄势赋能。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涵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与人文精神彰显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深刻道理,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陶冶人、塑造人和培育人的作用,围绕将中医药文化的优势和特色融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以及校园环境中,激发中医药文化丰富的现代德育价值,用中医药文化启迪智慧、厚植德行、成风化人。深入挖掘和凝练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其蕴含着天人合一、阴阳调和、动态平衡、仁爱济世、辨证论治等思想和观念,以及“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仁爱精神、“勤求古训、诚信为本”的工匠精神、“精勤不倦、博极医源”的创新精神等,其核心价值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度契合,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基因,为深化文化育人提供资源、拓展空间。

实施以文化人三项工程,解决“怎么融”

山东中医药大学致力于发挥中医药文化在“大思政”格局构建中的育人作用,以“以文化人”三项工程为抓手,形成思政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有效融合的生动实践。

一是实施“红黄育心”工程,内化于心。推动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思政+中医药”双融合课堂,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是实施“笃行立人”工程,外化于行。以“中医药文化健康产业乡村百千万行动”、扁鹊少年班为依托,搭建中医药特色社会实践育人平台,融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三是实施“文化立校”工程,总结凝练以文化人工作成效,打造文化育人品牌,深入推进山东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和山东省首批中医药文化传承示范校建设,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通过实施“三项工程”,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大思政”育人的深度耦合,逐步构建起“可学(去接受)-可做(去实践)-可行(去推广)”三阶段以及“全过程、实境化、进阶式”三结合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有效提升了中医药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了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红黄育心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契合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凸显中医药院校践行“两个结合”大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导向,是中医药院校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辩证关系的科学总结,是探索更贴合实际、更富有成效、更体现因材施教的医学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生动实践,有助于丰富和拓展高校文化育人的路径,切实推动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http://paper.cntcm.com.cn/bz/html/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