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之声 >> 正文
​【青岛新闻网】计划2023年建成,青岛这些医疗项目即将开工!这些问题也被回应了…
作者: 日期:2022-05-11 来源:青岛新闻网 阅读:

计划2023年建成,青岛这些医疗项目即将开工!这些问题也被回应了…

5月10日下午,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薄涛做客《民生在线》,

与网民们进行了在线交流,

并对各区市相关医疗机构的建设问题

作出了回应。

    计划2023年建成 这些医疗项目即将在城阳开工

    据介绍,备受市民关心的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目前正在开展内部安装及装修施工,计划2023年上半年完工。

    除此之外,城阳区域内正在规划建设的多个医疗机构都有了最新消息,其中,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计划2023年建成,建成后将作为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承担我市及周边区域传染病防控及临床救治工作;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将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一期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拟设置床位1000张,总投资约24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医院建设方案设计、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建设周期约3年;位于城阳区城阳街道国科大附属医院项目的,计划今年开工建设。

    2024年,这2所中医医院将投入使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中医药服务水平,我市引进山东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优质资源,将医院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先进、中医特色突出、专科技术卓越、综合实力雄厚、服务品质优良,集医、教、研、创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正在建设东院区,东院区位于崂山区,规划建筑面积约15.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预计2024年建成交付使用。

    平度市中医院新建项目已于2022年1月立项,规划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床位800张,建设门诊急诊医技楼、住院楼、中医保健综合病房楼、发热门诊等,目前正在进行土石方施工,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多个项目已纳入青岛市“十四五”规划

    我市市民健康中心位于高新区双积路以南,包括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红岛院区、市眼科医院红岛院区等医疗机构,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蓝谷)等建设项目,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同时,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建设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发展均已纳入我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目前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正在进行土石方及基础工程施工,西海岸新区对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调度,协调推进项目加快建设,早日建成启用;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在积极谋划二期项目建设。

此外,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薄涛

就建设中医药强市的有关情况

与网友进行了交流。

    目前,全市建成中医医院46所,床位7038张、中医医生6232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6.2名,中医医院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同时,全市所有政府办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科,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

    牵头组建“半岛中医联盟” 全市共46所中医医院

    据薄涛主任介绍,目前青岛市已经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国家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联系点城市,承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的战略任务,在国内中医药界占据一席之地。

    近年来,青岛积极落实山东省委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战略,牵头组建覆盖胶东半岛五市(青岛、烟台、潍坊、日照和威海)的“半岛中医联盟”,推动中医药事业集约式、组团化发展。目前,全市建成中医医院46所,床位7038张、中医医生6232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6.2名,中医医院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恢复重建胶州市中医医院,实现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西海岸西区2所,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各1所)。

    同时,全市所有政府办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建成国医馆169个、精品国医馆61个、中医特色村卫生室100个,在省内率先建立1个中医药特色村和1个村级国医馆。10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

    中医院数量全省第一 青岛初步形成中医药专科集群

    目前,青岛市正在建设1个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已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3个,成功获批海洋中药、中药制剂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岐黄学者1名、全国优秀临床研修人才9名,省名老中医和名中医、省级和市级基层名中医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现有46家中医医院,数量居省内16市首位,初步形成了涵盖国家、省、市、区市四级,以肺病、肾病、心脑血管病以及儿科、肿瘤、康复等为优势的中医药专科集群。

    为引进优质中医药资源,青岛市政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包括青岛中医研究院、青岛研究生院等板块,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我市中医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先进的医疗服务基地。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研究院已挂牌成立,泰山学者领衔的20人专家团队已经入驻,并启动了多个研究项目,研究生院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挖掘民间中医资源 21位专长人员已获得中医医师资格

    民间中医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市高度重视民间中医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一方面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考核。2019年,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先行在我市崂山区和济南市槐荫区、章丘区开展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试点工作,我市有13人通过考核。2021年,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全省全面启动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我市有8人通过考核。

    另一方面做好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挖掘。近年来,先后推荐2项民间中医药诊疗技术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推出传统医学达人25人。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传承,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传统医药类非遗,目前已有省级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市级16项,县级31项。

    开设多项科普展览 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同时,在中医知识科普方面,我市连续多年开展“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每年都举办“三伏养生节”、“养生膏方节”和200场中医药科普(养生)大讲堂,年均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构建以17家省、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11个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以及200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等为主体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网络,依托市卫生健康委官微推出中医药科普栏目——岐黄百科,与青岛新闻网合作推出《国医在线》中医药科普专栏,邀请有关中医药专家开展公益性讲座,向居民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在推动中医药文华走向国际方面,我市在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设立中医药展厅,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设置中医药体验馆和智慧化博览区。鼓励支持国风药业等中医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医药产品走出去。建立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已接收近500名外籍学员来青跟师学习针灸、推拿等中医药传统技能。成立了“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教学课堂和中医药文化体验馆,通过体验点穴、针灸、拔火罐以及制作中药香囊、体验穴位贴敷与耳穴压丸等多个传统中医项目,为留学生提供传统疗法体验,有效推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

    目前,青岛市政府已经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包括青岛中医研究院、青岛研究生院等板块。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研究院已挂牌成立,研究生院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成后将遴选部分重点学科在青岛集聚发展,并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在中医药健康养生、康复医疗、国际交流等领域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https://mp.weixin.qq.com/s/u3ZZaO8xEwW-t4oCgsEd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