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精准“切脉开方” 扶贫“疗效显著”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王原 张昕   点击数:   日期:2019-03-20   字体:【

精准“切脉开方” 扶贫“疗效显著”

——山东中医药大学派驻鄄城县彭楼镇第一书记工作组、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纪实

大众日报 记者 王原 通讯员 张昕 

    按照省委选派办统一部署,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选派王永志、李春林、汪浩、李永斌四位同志,分别到鄄城县何庄村、舜城村、郭北口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在鄄城县彭楼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他们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个中心任务,结合帮包村实际和脱贫攻坚实践,在夯实村级党建、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脱贫、优化乡村文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基础,以村建为中心,以中医药帮扶为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

“望闻问切”,摸清村情民意

    按照“五必访五必问”要求,第一书记先后对村内老党员、贫困户和致富能手进行走访,并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村民广泛接触,对帮包村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条件、种植作物、基础建设等各方面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对村里党员老化、党建弱化、生产力老龄化等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认识,为帮包村制订发展规划蓝图提供第一手资料。他们带领村干部和致富能手赴济宁金乡县,滨州惠民县,鄄城县董口镇、彭楼镇等美丽乡村实地考察,学习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先进经验,按照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帮扶思路,整合三个帮包村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擘画了“治贫致富,和谐何庄”“绿色诚信,药乡舜城”和“华胥故里,人文郭北口”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

“内扶外引”,提高党建水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农村,抓好党建是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第一书记通过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党的惠民政策。他们配合镇党委圆满完成村党支部和村委换届工作,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村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提升帮包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文明建设基础,邀请学校党员干部到何庄村与村里党员干部进行座谈,五位教师被聘为何庄村“业余党校”指导教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走访慰问帮包村的老党员贫困户,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举办模范党员授牌仪式等,进一步增强了帮包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帮包村党员队伍更加团结,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了更多地体现,尤其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上,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转变,在群众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了村庄健康向上发展。

“药到病除”,完善基础建设

    村庄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帮包村产业发展的瓶颈,更是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郭北口村村委会大院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党员群众开会甚至一度在露天进行,严重影响了村级活动效率。为此,第一书记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筹措资金30余万元,建成两层440平米高规格村级办公场所,村里党员群众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活动场所,在满足村庄党员群众日常活动同时,村级党建水平和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有了显著提升。舜城村75岁的孤寡老人刘宝存,长期身患重疾,没有收入来源,仅靠一间摇摇欲坠的危房遮风挡雨。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马上组织人员为老人修缮危房,并亲自上门为老人把脉、针灸,解除病痛。现在,老人已申报为五保户,在享受国家补助同时,每年也能持续得到第一书记产业项目的分红。第一书记积极推进村内道路建设工程,争取项目资金210余万元,修建20条近10公里道路。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50万元,组织发动群众出工出力,新修下水道1.91公里,安装高规格太阳能路灯279盏,改造完善村支部大院一处,搭建村级活动舞台两处,改善和硬化文化健身广场四处共1200平米,绿化项目种植2000余棵。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完工,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第一书记利用专项扶贫资金投资建设钢架结构冬暖式大棚20个,建设中草药储备加工车间,按照年收益不低于10%的标准向贫困户分红,为贫困户真正脱贫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帮包村在现有标准下7981921人全部脱贫。

“医疗下乡”,推动健康扶贫

    第一书记把健康扶贫作为驻村帮扶的“第一资源”。在走访调研时发现,驻地医疗条件落后,村民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现象,特别是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严重,为此第一书记工作组发挥自身中医专长,定期坐诊镇卫生院,为村民免费义诊。随着义诊的逐步开展,前来就诊的村民越来越多,成为镇医院的一大亮点和第一书记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身体残疾等行动不便的村民,工作组也亲自上门义诊,解决村民病痛。郭北口村有两户贫困家庭孩子先天性脑瘫,生活不能自理,这让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工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自上门为孩子针灸、推拿,缓解病痛。2019年春节伊始,工作组专门为这两个孩子送去了轮椅和棉被,并鼓励他们要乐观自强,对生活充满希望。为提高当地中医诊疗水平,第一书记积极和当地县卫生等部门共同筹划“基础医疗实用技术培训班”,定期选派优秀医师分批次到学校两所附属医院学习,为当地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中医服务队。为推动健康扶贫,积极发挥学校和三所附属医院自身科技、人才和医疗服务优势,第一书记先后组织专家团队赴帮包村开展义诊活动,组织学生“三下乡”医疗服务队到贫困户家里义诊,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优质服务。目前,为村民健康查体近2000人,诊病8000余人次,发放健康手册1400余份,为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375份。

“对症下药”,助力科技帮扶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武继彪等校领导先后多次到第一书记帮包村进行调研和帮扶,给予第一书记全方位的支持。三所附属医院和学校各个部门都以不同方式支持第一书记工作,为第一书记科技帮扶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校先后与鄄城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帮包村“业余党校”和鄄城县新景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揭牌、在鄄城中药材市场建立了两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附属医院与彭楼镇卫生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等,从而持续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为学校和驻地、市场之间构建常规化和常态化的联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E64B

 

    全国十七个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舜王城中药材专业市场就坐落在三个帮包村附近,也是省内唯一取得中药饮片经营许可证的药材市场。市场周边的中草药种植规模大,但种植品种单一,缺乏专业技术支持,为此,学校专家团队多次亲赴现场进行中草药种植和鉴定技术的培训,为当地中草药种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一书记组织学校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到药材市场和驻地药企开展中药材教学实训活动,让学生对我国中医药文化有了更直观、具体的了解,同时,留学生的来访也扩大了当地药材市场的国际影响。推荐帮包村村办药企与中鲁医院等用药单位合作,扩大了企业市场知名度和产销量,在为帮包村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提高村集体收入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帮包村内生动力的发展。2018年工作组成功申请山东省农业厅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中药材项目专项资金535万元,协调三个帮包村流转土地1500余亩,协议规模种植牡丹、芍药、丹参、山药等道地药材2800余亩。筹建了与之配套的中药材加工、晾晒、存储基地。该项目直接惠及农户500余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600余个,临时就业岗位1500余个,基本解决附近几个村多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个帮包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实现地头村口直接就业。该项目从中药材的科学种植、道地加工到统购包销,实现了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保证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对当地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的发展道路。

“固本培元”,激发文化自信

    积极开展文化和爱心帮扶活动,为帮包村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学校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的重要载体。乡村的文化底蕴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华胥故里之称的郭北口村,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定期祭祀华胥的传统,承载着村民对华胥文化的精神寄托。第一书记先后组织菏泽市伏羲文化研究会,鄄城县史志办、文物局、文体局等部门有关同志到帮包村考察调研,召开筹建“华胥故里文化展览室”座谈会十余次,共同商讨“文化强村”事宜,并于201812月建成“华胥故里文化展览室”并对外开放。展室的建成,也进一步扩大帮包村在驻地的文化影响,提高村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群众文化自信,振奋贫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决胜脱贫攻坚的精气神。

    第一书记邀请台湾学者专家到帮包村开展孝善文化漫谈、凤梨酥制作技术培训及公益捐献等帮扶活动,在弘扬孝善文化,传承孝善精神同时,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为帮包村精准扶贫增添动力。春节期间,学校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了帮包村老党员和贫困家庭;省教育书协的书法家们到村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村民书写春联近两百幅;第一书记会同学校为贫困户送去电视机、粮油、衣服甚至现金等,联系地方党委政府、红十字会和爱心企业对全部贫困家庭开展救助帮扶,总共累计资金30余万元。

    两年时间里,学校第一书记工作组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用自己的真情付出,实践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他们不畏艰险,为群众办实事;不惧困难,助百姓脱贫困。他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工作做到实处,把群众放在心间,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两年时间里,他们发挥特色,精准帮扶,以强烈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以攻城拔寨的意志和毅力,完成了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他们不负组织的重托,不负学校的支持,不负百姓的期待,不负家人的付出,不负个人的成长。在2018年鄄城县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王永志、李春林、汪浩三位同志都受到鄄城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国家扶贫网站对他们的工作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