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在京验收总结
来源:中国中医   作者:中国中医   点击数:   日期:2018-12-28   字体:【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在京验收总结

 

    备受瞩目的全国“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专项历经8年,122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在京验收总结。项目首次整理出版了406种重要中医药古籍,加强了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发展,挽救了一批濒临散摊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大大改善了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项目实施全面提升了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为深入发掘中医药学宝库精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821986年两批重要中医药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基础上,又一次由政府主导、国家财政专项支持的大规模、系统化的古籍整理工作,旨在整理出版400种重要中医药古籍,形成当代规范的通行本、传世本。为铸就传世通行典籍,项目实施8年来,数十名业内外著名专家鼎力参与、倾囊相授,数百名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人员甘于寂寞、一丝不苟,为核实古籍版本并取得最佳版本资源,不惜跋山涉水四处奔走,甚至远渡重洋,查阅浩繁卷帙寻找证据,逐字逐句训诂校注。审稿专家字斟句酌,有时为落实一个版本、核实一个出处、订正一个字,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

 

 

 

    青灯枯烛,筚路蓝缕;大道行之,矢志不渝。项目始终遵循“古籍整理与保护利用相结合,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古籍整理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基础工作与研究提高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校注整理了从唐至清中医药各门类重要中医药古籍417种,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完成出版406种,计8000万字,涵盖了医经、基础理论、诊法、伤寒金匮、温病、本草、方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眼科、咽喉口齿、针灸推拿、养生、医案医话、医史、临证综合等门类,绝大多数古籍为第一次校注出版,一批孤本、稿本、抄本更是首次整理面世;古籍整理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发表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的学术论文500余篇,订正古籍版本著录问题800余处,完善中医基本书目体系;稳定了中医药古籍保护整理人才队伍与研究机构,为中医古籍整理、中医文化与学术传承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培训1200多人次,全国中医药古籍文献专职人员,从立项初期调查的6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500余人;项目受到各地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基地布局日趋完善,并初步形成全国性协作网络,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人员、机构、硬件均明显改观,学科影响力大幅提升;制定发布了行业标准《中医古籍整理规范》,让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有章可循。

    “盛世修典,典籍得修,方可言传言承”,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序言中写到“噫,璐既知此,能不胜其悦乎,汇集刻印医籍,自古有之,然孰与今世之盛且精也!”

    86岁高龄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名中医、项目组组长余瀛鳌先生在项目验收总结现场感慨,项目成绩喜人,希望今后继续深化中医药古籍保护整理与传承利用工作,为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支撑。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获得4000万元财政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支持,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相关省市中医药管理局具体落实,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9家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中医文献研究机构牵头承担,协同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研究单位共同参与,马继兴、张灿玾、李经纬等全国古籍文献研究领域的老一辈专家指导项目实施,项目办公室设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统一出版。

    https://mp.weixin.qq.com/s/jJR3KLhywCMcgMGyXuZzWw